
周詠申,湘潭縣烏石鎮人。他是年過七旬的五保老人,在本人也需求社會照顧與關愛的情況下,義務照顧同村癱瘓在床的賀樣和長達22年。
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,它是最真摯的心靈體驗,將永遠溫暖著我們的心。來自湘潭縣烏石鎮錦繡村年過七旬的五保老人周詠申,一位自已也需求社會照顧與關愛的老人,但他義務照顧同村癱瘓在床的賀樣和長達22年,直到2014年6月賀祥和去世。
無妻無子的賀祥和癱瘓前因患有先天性殘疾,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,行走不便,一直靠養鴨勉強維持生計。1990年,賀樣和病情加重,只得臥病在床,連生计都很難自理。開始時賀祥和由兄弟姐妹輪流照顧,後來則由他們出錢請人護理,多病的賀祥和本來脾氣就不好,臥床後更是變得異常暴躁,動不動就罵人摔東西,護理他的幾個人都是沒幹幾天就負氣而去,一邊是臥床的賀祥和需求有人照料,一邊是面對脾氣暴躁的病人,無人願意接下這差事。正當賀家人左右爲難的時候,有人推薦了同村的周詠申。
“一個大活人攤在床上總不可沒人管。”1992年,周詠申帶上簡單的行李,住進了賀祥和那棟牆灰脫落、四面透風、陰暗潮濕的土坯房,當起了賀祥和的專職保姆。這一年周詠申年僅43歲,未婚的他之前一直是獨自過活,連他本人也不曾想到,這一管便是漫長的22年。
按照當時與賀家兄弟姐妹的約定,由周詠申照料賀樣和的日常生计,賀家兄弟姐妹付給周詠申每天兩塊錢的工錢。開始的時候工錢還給得比較正常,但由于賀家兄弟姐妹都不富裕,意見也很難統一,慢慢地便給得少了,到最後就幹脆沒給了。對于常人來說,這種又髒又累又受氣服侍人的活給錢也不會幹,何況還沒有錢。讓人們意外的是,周詠申並沒有撒手不管,他回家將年邁的老母親托付給兩位兄弟照料,把本人的生计用品和農具都一起搬到了賀家。爲了能夠維持生计,周詠申一邊照顧賀祥和,一邊還將閑置的責任田重新進行了耕種,並重拾鋤頭,開始了種菜、喂雞、養魚等農活。
得知周詠申要繼續免費照顧無親無故的賀祥和,親戚朋友都來勸他:“無親無故,那人脾氣還不好,又沒有錢,你何必去受這個罪!”“你才40出頭應該找個女人成個家,生個一男半女,將來老了也有個依靠,你這一去,誰還願意嫁給你?”……一時間,說什麽的都有。“沒辦法!真的是沒辦法!我假如走了,他連一口水一口飯都到不了口……”這是一樁又苦又累又髒的差事,周詠申又何嘗不知,但面對一條活生生的生命,他又實在于心不忍。
周詠申說最初的那十幾年裏,本人年輕,有的是力氣,住在賀家,但吃的是本人打的糧、炒的是本人種的菜,那段時間裏小日子過得也還不錯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兩人年紀漸大,賀祥和不僅病情加重,而且還得了新的疾病,經常需求打針吃藥,加上病人床前不可離人,本人的體力也大不如前,經濟上一下子變得緊張,好在後來黨委政府給賀祥和發放了低保,再後來兩人相繼年滿60歲,有了“五保”金,生计才得以勉強維持。賀祥和人生最後的兩年時間裏病情進一步加重,先後幾次住院,即便是如此艱難,周詠申也沒想過要放棄,每次病情有變他都要想盡辦法把賀祥和送進醫院接受治療。
因爲後期賀祥和病情加重,脫不開身,周詠申連本人百歲老母親生病都沒法多去盡孝,只能托付給兄弟侄兒照顧。2014年6月,陪伴了其二十多年的“親人”賀祥和離開人世,一段時候之後,周詠申搬回到了已離開22年的破舊土磚房,重新開始一個人的生计。
提起當初的決定,提起這二十多年在賀家的時光,這位善良的老人說得最多的就是“沒辦法,都是生计”,這些年,他早已將這個“親人”生命和他本人綁定在了一起。